
2024年5月,56岁的李某(化名)不幸遭遇严重车祸。他当场陷入昏迷,情况危急。被送往湖北航天医院后,检查结果让大家担心不已。他头部被重击,不仅多处出血,脑组织淤青,连呼吸和心跳的“指挥中枢”脑干也受损。此外,颅骨、颈椎、肋骨多处骨折,情况极为危急。
李某头上的多处伤口就像一颗“炸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面对如此复杂的颅内损伤,航空医学神经外科团队接到诊断后,神经外科主任陈义勇迅速做出了决定。他迅速发起多学科会诊,同时精心准备手术。多学科团队紧急召开会议,讨论了d 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手术方案确定后,神外团队争分夺秒地对李先生进行了多处颅内血肿清除+颅内减压+右侧开颅+颅骨切除+左侧硬膜外血肿清除+矢状窦破裂止血。手术中,医生进行精准手术,成功止血,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脑组织,给李先生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然而,成功的手术只是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障碍。手术后,李陷入长时间昏迷,并出现新的健康危机,包括精神错乱和脑积水。
在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医疗队、ICU医疗队自愿组成轮换小组。他们24小时守在李的病床上,监测监护仪上的数据波动,根据病情的变化实时调整用药方案,给他戴上呼吸机,提早给予治疗。康复刺激。他们的努力和毅力在每天早上和下午得到巩固,然后陷入沉默。
这是一场与死亡的拉锯战,全靠李先生内心的坚韧和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所幸李某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两人幸存。
当李的病情稳定下来后,球队持续紧张了数周的紧张气氛终于得到缓解。他们立即为他的颅骨缺损和脑积水制定了治疗计划。 2024年9月,李切除了颅骨缺损,以“修复”之前切除的颅骨缺损。他接受了手术以修复损伤。颅骨保护大脑,解决颅内压不稳定的问题。手术后,他的神经症状明显改善。三个月后,申外团队继续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植入分流管解决了脑积水问题,脑压恢复正常。
颅骨缺损修复手术前后对比
经过两次手术,李的生命力逐渐增强,逐渐从深度昏迷中醒来。
起初,他只能靠在病床上眨着眼睛,向周围的医护人员传达自己的需求。 2025年2月,他的意识逐渐清晰起来。 “当李老师第一次让我带笔记本,看到他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着每一笔,我就觉得这份责任是值得的。生命的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神经外科护士刘倩说。
此后,在丈夫的不懈努力和李氏医疗团队的顽强拼搏下,这生命之光变得越来越明亮。同时,通过神经康复治疗,“他已经可以独自靠墙一分钟了。3月份我们还可以给他魔方进行智力锻炼,他开始认真探索和玩智力游戏,比如医生说:“这是训练电脑技能的好方法。”李先生的家人重申,李先生从觉醒到意识、恢复书写能力、恢复认知功能、计算能力和长期记忆的每一步进步,都凝聚着个人医学的智慧和汗水,也闪耀着李先生和家人永不放弃的信念之光。
2025年2月底,经过300个日日夜夜,神经外科团队对李先生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检测显示,李先生恢复良好,符合出院标准。
目前,李偶尔参加航空医学康复训练。在神经外科治疗和康复团队的帮助下,他的步态稳定性、言语清晰度和短期记忆能力稳步提高。据家人介绍,“爸爸现在可以独立行走,自己做日常活动了。我们心里更踏实了。”(通讯员 刘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