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14日,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完成。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10月14日,《经济日报》发表记者韦小毅撰文,题为《1.3万亿元特别超长期国债发行将于14日结束》。文章称,根据财政部日前公布的2025年第四季度政府债券发行协议,最后一批20年期超长期特别债券定于10月14日发行,规模400亿元,至此,2025年预算中制定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债券发行计划圆满结束。截至三季度末,我国当年共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23万亿元。 300亿元GU债券于10月10日完成发行,为期限50年的超长期特别债券。财政部公布最新四季度发行计划发行计划较今年4月公布的发行计划有所调整。原定于10月10日续期的最后一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变更为两期续期,期限分别为50年和20年。 “此次期限调整体现了财政部在债务管理上的灵活性和前瞻性。50年期债券满足了长期投资者的配置需求,保障了长期收益。20年期债券流动性好、盈利能力强,可以让银行、基金等其他机构受益。”北京国家会计研究院副院长李雪红表示,期限多元化有利于改善收益率曲线结构,强化市场价格基准,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增强政府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弹性。同时,财政融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债务期限结构不断优化。本财年特别l 超长期国债发行保持财政支出稳定,重点支持“两大”工程和“两新”建设。根据预算方案,1.3万亿元超长期专项债券中,8000亿元用于加强支持“两大”工程建设,5000亿元用于扩大“两新”政策实施。 “近两年,日本发行的特别超长期国债主要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张、结构持续优化、用途更加精准’的特点。”从支持重点看,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创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它们运用在环境保护、人民生活保障等领域,充分体现了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的财政政策安排,不仅稳定了既要增长,又要促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支持金融长期稳定,以实现这一目标。 ”李旭红说。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发行情况来看,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近日向地方政府推出了第四轮690亿元支持消费品贸易的专项超长期债券。今年中央e基金已下达3000亿元。另外,今年8000亿元的“双创”建设项目清单也公布了。 并出台1880亿元投资补贴支持设备更新。今年以来,特别超长期债券资金有力支持了“两大”工程和“两新”工程建设。其中,据国家发改委称,投资政府超长期债务支持专项小组2025年将支持约8400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1万亿。元。 1-8月,全国有3.3亿人次赴国申请消费品换汇补贴,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下一步是继续管理特别超长期国债以及如何利用资本效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项目选择要与资金运用相结合,优先选择能够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领域。尽快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内生动力增强。李学红还强调,评价“两新”政策实施效果,要重点关注投资效果、设备租赁等指标。能源效率提高率和消费增长,同时综合考虑就业创造、财政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通过建立动态监测和量化评估机制,可以及时了解政策传导链的运行状况。根据评价结果动态优化投资方向,加大对效益好的领域的投资,对边际效益低的项目及时调整,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确保超长期特别国债真正发挥“精准投入、见效快、长期受益”的政策效果。下一步将从两个方面提高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的有效性。一要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让资金精准流向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动态监测,确保项目办实事、出实效。二是推动政策协调,加强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调,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合力。实践层面,要完善项目储备库、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 健全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机制,确保“借得好、用得准、还得及时”,持续释放财政政策积极效应。李旭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