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西勇 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静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的欢乐时光。最美的时光是橙色和绿色。”这句关于秋天的名言,正是湖北金秋最优雅的例证。
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的2025长江艺术文化季,将整合长江流域和全国优质文化资源,以艺术为桥梁,以科技为翅膀,以文化旅游为灵魂,传递荆州之美、长江之美、中国魅力。 “点亮长江”艺术季开幕式、“长江新形象”主题艺术展、主题图片展、国家ICA“塑造长江”、“镜像长江”电影周、“听长江”等12项主要活动“长江”音乐周、“智慧长江”演艺展、“长江视听”网站互联网交流周、“长江爱书人”读书周、“邂逅长江”文学周闭幕式、文博系列展览“灿烂长江”、学术交流“长江对话”、艺术季“只看长江”在长江之畔留下了万千欢声笑语。
风靡两岸,金秋开启艺术之门
长江文化艺术季“搜索能力凸显”。自9月5日艺术季日程公布以来,临江开幕式舞台、江上船只燃放烟花、数千架无人机排练的“谍照”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9月12日晚的开幕式让武汉像过年一样热闹,武汉人彻夜不眠专注“拍电影”。长江再次闪耀,朋友圈再次爆火。河边的沙滩、游船、刘黄滨路的阳台、同济医科大学的宿舍、富力威斯汀酒店的露台、父母的肩膀。在万千目光的注视下,大片牡丹在夜空中绽放,引来阵阵惊叹声和欢呼声。 “花开花落,京城亦盛开。”这些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摄影爱好者范作金和罗海润前两天在长江两岸选址,最终选择了武昌河滩。他们说:“武昌江滩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对面汉口密集的摩天大楼,与城市景观完美契合。” “我们可以充分表达Elaine的融合,更好地凸显武汉的势头。”公民赵宇拍摄了去年长江艺术文化季开幕赛。今年,我提前选定了拍摄地点。 “这非常令人震惊。我希望明年还有机会再次拍照,”他说。越来越多的公民和游客使用手机。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动画直播、短视频、长视频以及几张同名美照,让外地人和外国人感受到了他们的真实姓名。外国友人埃德森·鲍蒂斯塔(Edson P. Bautista)在湖北日报海外账号评论区留言:“朋友们,烟花真漂亮。”俄罗斯女孩@Superloverina在中国社交平台上表达了观看仪式后的感想,她说:“说实话,我很嫉妒中国人民。”
“畅想长江”电影周将采用“流动放映+定点放映”的形式,覆盖湖北省17个市州的103个地(市、区)vince,免费放映超过 2,000 场。 “我就住在附近,来这里吹吹风、散步、看电影,感觉真好。”武昌江滩白塔广场户外屏幕前,市民刘军说道。 10月15日,一场别具一格的电影课——戏剧电影学习活动在天河电影学院举行。观众马思聪在看完粤剧电影《白蛇传之恋》并听完专家点评后表示:“粤剧电影就是给演了几百年的古戏穿上了时尚的外衣,既有旧味道,又有新感觉。电影的语言让传统故事更加直观、生动,让我们这一代人更容易接受。”
“听长江”音乐周期间,五场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音乐会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奏响金秋动人乐曲。音乐Week特意打造了一个公益入口,让高水平艺术不再被“邪教”。一位收到慈善门票的大学生兴奋地说:“我终于能感受到现场交响乐的冲击力了。”
在整个艺术季中,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市民和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乐趣。孩子们在儿童剧的想象世界中欢声笑语。年轻人在前卫艺术展览和各种音乐会中回馈了自己的热情。戏曲和传统书画展览让中老年人着迷。
为人们提供最好的精神滋养,一直是庆祝长江文化艺术季的主要目标。在这个金秋,整个艺术季就像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向所有人敞开大门,让大家从中汲取灵感。艺术季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力求展现公共机构、参与和通过创新的活动设计和扩大的参与渠道提高互动性。
这座城市将成为目之所及的一个有趣的地方。
长江文化艺术季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盛会,更旨在振兴和重塑城市空间,将城市广告变成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舒适场所,与艺术灯光和日常烟火深度融合。艺术季推动优质演艺资源“涌入”,连接整个城市,营造城市内部的“艺术磁场”。艺术与商圈共存,与城市共鸣。艺术资源融入全城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著名艺术家和团体的杰作。
湖北省美术馆举办了主题为“长江新形象”的艺术展,众多市民和艺术爱好者参加了展览。约120瓦这里展出了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多幅艺术作品,描绘了长江的自然美景、人文魅力和历史变迁。美术老师带他的学生们去看一个展览。他说:“这些展览是宝贵的艺术课,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伟大的作品,体验长江艺术家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加生动和深刻。”
全国主题图片展《影动长江》在湖北省图书馆也很受欢迎。摄影师们捕捉了长江沿线的雄伟风光、风土人情和随时间的变迁,向观众展示了多彩的长江世界。不少市民与朋友欢聚一堂,有的观众留言用图文诠释李白《白帝彩云柴慈慈》的轻松,杜甫《长流不息》的忧郁。长江》、苏轼的《大江东去》,他的心胸很大。
9月19日至21日,季连海、莫丽珍、戴建业、马伯庸、李公子等名人作为嘉宾参加“爱书长江”读书周,整个城市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共享会场座无虚席,虚拟现实数字阅读体验区排起长队,“鲁迅同款毛背心”等文创产品被抢购一空。爱书人士评价:“书展就像知识的节日”。在这里你可以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读者朋友,聆听著名专家的意见。 “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了。”看到人头攒动的景象,国家级教授戴建业对纸质书的未来变得“不那么悲观”了。
2025年长江文化艺术季恰逢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据相关资料显示,黄金周期间,湖北省文化旅游景区游客量大幅增加。艺术季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湖北艺术“红”起来。
艺术季首次新增文博系列“锦绣长江”。国庆前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增加了京珠文化博物馆的知名度。黄金周前三天,全州129家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10月3日,拥有百万粉丝的文化人、全国博物馆解说大赛冠军“寻宝人”董震受邀从杭州来到武汉,专场游览武汉博物馆,观众聚集在馆内外三层聆听。
不同肤色的外籍教师、留学生、中资企业外籍员工、外国旅游团等频频来访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厅,对晶珠珍宝印象深刻。参观期间,中冶南方城市环保中心印尼员工连连称赞:“太漂亮了!太亮了”“太神奇了”。
武汉素有“博物馆之城”之称,因举办大型展览而备受关注。许多博物馆已成为外国游客游览武汉的文化地标。博物馆的创新策展、州际旅行者以及文化和博物馆爱好者跨越天空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我们文化遗产的生动画面。
长江唱响时代,共鸣情感。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而且还有情感文化上的联系。 2025长江艺术文化季已成为一场以多种艺术形式为笔,描绘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精神盛会。长江时代的魅力和光芒,引起深刻的情感共鸣,团结长江流域人民。
深秋时节,西溪山麓举办“长江古诗朗读”活动。这是历代诗人歌颂长江的灵感源泉。各级选拔了来自长江流域10个省市的5000多名朗诵者,决赛中100名优秀朗诵者齐聚黄石,用声音传递长江精神。从楚歌的伟大想象,到唐宋的伟大诗词,再到现代对扬子江的深情赞颂,这条长达三千年的诗歌长廊,以声声经纬,编织出一幅壮丽的长江文化图景。江歌让大家深深感受到长江文化的丰富与魅力,唤起对母亲河深深的热爱和敬意。胡果 副会长江苏省朗诵协会理事长感慨地说:“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文化朝圣”。 “长江视听”网络传播周以创新传播方式,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长江文化。活动现场,来自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嘉宾共同演绎了“讲长江”、“再讲长江”、“讲新长江故事”的故事篇章。一首融合生态、科技、人文、历史的长江之歌将传遍世界。网民积极参与社交媒体互动,分享有关长江的故事和对长江文化的理解,形成了强大的网络传播矩阵,使长江文化的影响力超越地域界限。
“邂逅长江”文学周——“湖北文学之夜”湖北大学 LD.悠扬韵律,照亮荆州星河。江水的激流唤醒了青春的力量。第22届青少年新小说大赛和“景山、中水、景风、中云——笔尖上的湖北”主题优秀作品展出,展现了湖北新通俗文学艺术作品的新气象和青年作家的朝气风采。荣获第22届尤文小说奖奈尔斯启示录一等奖的《与山相遇》作者杨钦表示:“这个奖不是颁给我的,而是颁给充满烟火的人生。”我要像长江追随大地一样,追随烟花,书写我丰富的人生故事。我不追求华丽,我只追求真实和真诚……”他兴奋地说。
10月21日晚,“九号船长”号游轮变身长江上的流动艺术舞台。船上有参加艺术季的音乐剧《哈尔滨之夜》剧组。在横跨两江的灯光秀背景下,他们演唱了《浩瀚的夜》、《长江之歌》等名曲,与游客跨越时空互动。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来自合肥的刘女士和她的丈夫也站在前排一起唱歌。她兴奋地说:“在长江上听《长江之歌》!” “长江游轮上的音乐剧让你欣赏江景,感受艺术氛围,武汉人的生活很幸福。”来自烟台的游客叶先生感慨万千。
10月30日晚,《只看长江》闭幕式在宜昌市举行,标志着为期49天的艺术长卷画上了最后的篇章。但这个“人民的节日”所带来的艺术影响和文化滋养不会长久消失,并将播下金秋的艺术种子。整个城市充满了艺术气息。汇聚长江流域人民的爱心。大江东去,昔日浪漫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