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三区人民生活服务中心时,看到门口贴着一张“15分钟便捷生活圈”地图,“圈”住了温居民的便捷生活幸福半径。 “‘便捷生活圈’的目的就是方便,出门15分钟内就可以吃饭、买菜、办事。”谈及近年来的变化,温家宝说:“周边居民住房中心、菜市场增多,特卖店、药店开得越来越频繁,修鞋、修衣服、换锁等‘小修’服务也回归城市,更加便捷、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正在全国很多地方生根发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提出全面推进城市15分钟便民安居区建设等。 15分钟城市便民居住区是服务当地居民、15分钟步行半径范围内多个产业聚集形成的社区商业区,旨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性、品质化消费。 2021年,商务部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便民安居区建设。截至2025年7月,21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舒适生活小区6255个,参与养老、清洁服务、餐饮零售等网点150.3万个,服务1.29亿居民。目前,提供的以下基本服务:“柴、米、油、盐、小修、修理”越来越完善。兼具日常生活服务、医疗、育儿/教育等功能的复合空间数量不断增加。 “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不仅“走透”人们眼前的“幸福”,也生动地描述了人们的生活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十四五”时期 日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超过24万个,受益群众超过4000万人。我做到了。家庭,1.1亿人。建设融资超过1100万套城中村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房),改造城镇危房等安置房,惠及群众超过3000万人……一系列人民群众每天感受到的生活问题,让他们真正看到了变化、看到了成果、看到了实惠。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是持续的挑战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以15分钟舒适生活区为例,9月底,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城镇15分钟舒适生活区推广拓展和完善的通知》,围绕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关切,提出20项具体问题,聚焦“一旧一新”。